春節曾經是名副其實的鬼節,你要不相信,看看這些習俗就明白了

2025-07-26     花峰婉     反饋
3/6
比如在春節的特色食物中,就有一些和驅鬼有關。

首先是古人過年都會喝的屠蘇酒,這種酒最早在晉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是把大黃、蜀椒、桔梗、桂心、防風、白朮、虎杖、烏頭等藥材包裹起來埋藏在水井附近的泥土裡,直到春節當天再取出。

之後將裝有上述藥材的藥囊浸泡在酒里,便製成了所謂屠蘇酒,其中屠字取屠絕鬼怪之意,而蘇則是甦醒人魂的簡稱。

這種命名方法和古人用藥材命名湯劑的做法截然不同,說明了屠蘇酒中蘊含的宗教意味。

而且在關於屠蘇酒的作用介紹中,古人更是稱其:

一人飲之,一家無疾;一家飲之,一里無疾。

這種以一人或一家為代表,為更多人祈福的做法,更證明了其應該脫胎於宗教儀式,並非傳統的食補飲品。

除了屠蘇酒之外,古人在春節還有飲用椒柏酒的習俗,這和驅鬼也息息相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椒是天上玉衡星的化身,服之令人體健耐老,而柏樹則是百木之精,有著降服鬼怪的功能,椒柏酒自然也有鎮邪驅鬼的功效。

在如今部分地區,人們還保留著春節食用雞蛋的習俗。

由於雞具有司晨的特性,古人便認為雞有著和神靈溝通的能力,並且有驅鬼的能力,因此在春節當天人們就會通過食用雞蛋來起到驅邪的作用。

不過南梁時梁武帝因為崇佛嚴禁食用葷腥,這讓這一習俗在很多地方被迫中斷,人們只好用在門窗上張貼公雞剪紙,或者圖畫的方式來辟邪。

餃子作為我國北方百姓的重要節日食品,其和驅鬼也有一定的聯繫。

比如河南開封地區的百姓,在正月初三和正月初五兩天都要吃餃子,因為傳說這兩天是鬼節,會有鬼魂出沒,吃了餃子就能「攝鬼眼」,避免受到它們的影響。
呂純弘 • 4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2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