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人提醒他:溥儀不是清朝皇帝嗎?他肯定會滿文啊!郭沫若一聽,覺得有門。他打聽到溥儀現在在文史委,立馬開始謀劃一次「偶遇」。
1962年夏天,周總理主持了一場文化界晚宴,郭沫若帶了一隻「乾隆御用鼻煙壺」出席。
他本想借這機會秀一把學識,結果溥儀看了一眼,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假貨,是民國仿的。」
郭沫若當場臉有點掛不住,叫來專家鑑定,結果真的是仿品。但他不但沒生氣,反而更佩服溥儀的眼力。
晚宴結束前,他走到溥儀面前,笑著說:「你來幫我做助手吧,一起搞清史研究,翻翻那些滿文奏摺,跟著我,保你吃香喝辣。」
現場好幾雙眼睛盯著這場對話,大家都等著溥儀點頭。可溥儀卻只是平靜地說了五個字:「我不會滿文。」
空氣瞬間安靜了,郭沫若愣住了,連話都接不下去。可問題是,溥儀真的不會滿文嗎?
他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里確實寫過,滿文是他最差的一門課,只學會一個詞:「伊立」,意思是「起來」。但這說法並不能完全服人。
清宮裡留著一本英文課本,上面有溥儀用滿文注音的痕跡。他還跟滿文老師伊克坦學了九年,按理說,不說精通,起碼能看懂。
學者王慶祥研究多年,認定溥儀有能力閱讀滿文文獻。那他為什麼要撒謊?
這五個字,是他對舊時代的切割,也是對現實的認清
很多人覺得,溥儀說「我不會滿文」是在找藉口,其實他只是想過普通人的日子,不想再跟清朝沾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