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常說「午時三刻問斬」,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行刑呢?
在古代影視劇或小說里,我們常常聽到「午時三刻問斬」的說法。
比如《水滸傳》里宋江被判死刑,官府就選在「午時三刻」行刑;《包青天》里的鍘刀一開,也往往是在這個時間點。
那麼,古人為什麼對「午時三刻」這麼執著?這個時間點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古代死刑背後的時間秘密。
什麼是「午時三刻」?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午時三刻」到底是幾點。
古代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小時。
午時,就是中午11點到13點。而「刻」是古代更小的時間單位,一天共100刻(明清後改為96刻),所以「三刻」大約是45分鐘(因計算方法不同,略有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