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等人出面求情:"馬謖雖有過錯,但畢竟是難得的人才。望丞相念在他才華出眾的份上,從輕發落。"
諸葛亮面色沉重:"我豈不知馬謖是難得的人才?但軍中無法,何以令行禁止?若今日我不依法處置馬謖,日後軍令如何施行?"蔣琬無言以對,只能退下。
趙云為何不救馬謖
諸葛亮決定等趙雲回營後再處置馬謖。
眾人都知道,趙雲在蜀漢軍中威望極高,是劉備生前最信任的將領之一,也是諸葛亮最為敬重的老將。若趙雲開口為馬謖求情,諸葛亮很可能會網開一面。
馬謖也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趙雲身上。他派人給趙雲送信,懇請救命。
趙雲收到信後,面無表情地將信放在一旁,什麼也沒說。他的親信不解地問:"將軍,馬謖畢竟是有才之人,您為何不願意救他?"
趙雲嘆了口氣,道出了實情。原來在街亭之戰前,諸葛亮派趙雲率領五千精兵在側翼策應。
當時趙雲已經察覺到馬謖的部署有問題,便派人通知馬謖調整戰術。馬謖不僅不聽,還譏諷趙雲老朽不堪,只會紙上談兵。
更糟的是,馬謖的愚蠢決策差點讓趙雲陷入危險。
當街亭失守後,司馬懿派一支奇兵繞到趙雲的側翼。趙雲險些被圍,幸虧他經驗豐富,帶領士兵連夜突圍,才避免了全軍覆沒。
街亭一戰,不僅讓蜀漢北伐功虧一簣,還讓趙雲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趙雲對馬謖的魯莽和自大深感憤怒,認為這樣的人不配得到寬恕。
當趙雲回到大營後,諸葛亮特意安排他與馬謖見面。
諸葛亮其實是給趙雲一個機會,希望他能為馬謖求情。但趙雲面對馬謖,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一言不發。
諸葛亮見趙雲不開口,知道他內心已有決斷。
次日一早,諸葛亮命人將馬謖押到軍營外,按照軍法處斬。臨刑前,馬謖望向趙雲,希望奇蹟出現。但趙雲始終沒有說一句話。
馬謖最終被處決,街亭之戰後,諸葛亮明白,北伐之路比他想像的更加艱難。
司馬懿不是易與之輩,蜀漢想要恢復漢室,還需更多的準備和更加謹慎的戰略。
《——【·結語·】——》
馬謖之死,表面上是因為違背軍令、貽誤戰機,實則是一個人才華再高,若沒有謙虛務實的態度,終將自食其果。
趙雲不救馬謖,也並非冷血無情,而是軍人嚴守紀律、大局為重的體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關鍵時刻,能救你的不是你的才華,而是你平日裡積累的人品和信任。
信息來源:《三國演義》《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