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部署非常巧妙:讓曹真負責守衛郿城,安排孫禮、辛毗防守箕谷,而他自己則準備應對街亭方向的威脅。
事實證明,司馬懿的判斷完全正確,諸葛亮果然走了常規路線,雙方很快在街亭附近形成對峙局面。
這時的諸葛亮和司馬懿,就像兩隻老虎,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爭鬥。他們都明白,誰能在這次對決中取勝,誰就能掌握未來戰局的主動權。
馬謖請戰街亭犯下致命錯誤
街亭是連接漢中和關中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諸葛亮深知這一點,他本來打算派老將魏延鎮守此地。魏延作戰經驗豐富,軍事素養高,是守衛街亭的最佳人選。
沒想到馬謖卻站了出來,主動請纓守街亭。馬謖在軍中以聰明才智著稱,但實際作戰經驗不足。
他對諸葛亮說:"丞相,我熟讀兵書,深諳用兵之道。街亭雖重要,但由我去守,定能萬無一失。"諸葛亮對馬謖的請求猶豫不決。
思考再三,他做出一個看似周全的安排:
讓馬謖擔任主將,統領一萬軍隊駐守街亭;同時派王平為副將,輔助馬謖;又令高翔在旁接應;還安排魏延在後方策應。
這樣一來,諸葛亮認為即使馬謖有什麼閃失,也有其他將領可以補救。
為了慎重起見,諸葛亮還讓馬謖立下軍令狀:"若街亭有失,軍法從事。"同時囑咐王平:"你要畫一份街亭的地形圖和布防圖,速速送回軍中。"
馬謖領命後,信心滿滿地前往街亭。到達目的地後,馬謖完全無視常理,決定將軍營設在山上。
王平見狀大驚,勸阻道:"將軍,咱們應該在山下紮營,靠近水源。山上雖易守難攻,但沒有水源,一旦被圍,將陷入絕境。"
馬謖不以為然:"你懂什麼?兵法云:'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我們占據高處,敵人就算人多也無法攻上來。"
王平見馬謖不聽勸,只好自己帶著五千兵馬在山下紮營,並按照諸葛亮的吩咐,繪製了地形圖和布防圖送回。
諸葛亮看到圖後,頓時眉頭緊鎖。
他對身邊的人說:"馬謖把大軍安置在山上,這是兵家大忌啊!山上沒有水源,一旦被圍,必成死地。"
果然,司馬懿得知馬謖在山上紮營的消息後,立刻抓住這個致命弱點。他派兵切斷山上下聯繫,並在山下嚴密布防,斷絕水源。
馬謖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可為時已晚。
沒有水源補給,蜀軍士氣迅速低落,不少士兵開始投降。短短几天,馬謖的軍隊就陷入了絕境。
馬謖只好向王平求救。王平率領山下的五千兵馬奮力突圍,勉強護送馬謖突出重圍。
但街亭已經失守,蜀軍在這場關鍵戰役中遭遇了慘重的失敗。
空城妙計,諸葛亮死裡逃生
街亭失守的消息傳來,諸葛亮的處境變得極其危險。
司馬懿大軍乘勝追擊,直撲諸葛亮大營。此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五千疲憊的士兵,面對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形勢危急。
諸葛亮迅速分析局勢,意識到常規戰術已經無法應對。他決定用計謀脫身。
諸葛亮下令打開城門,清掃街道,自己則坐在城樓上,悠閒地彈琴。城牆上空無一人,城門大開,看上去毫無防備。
司馬懿率軍來到城下,看到這一幕,不禁心生疑惑。以諸葛亮的智謀,怎麼會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
司馬懿曾多次與諸葛亮交手,深知對方足智多謀。他猜測這可能是諸葛亮的又一個陷阱,城中必有埋伏。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卻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父親,諸葛亮已經窮途末路,這明顯是虛張聲勢。我們應該立即進攻,一舉殲滅敵軍。"
司馬懿搖搖頭:"不可。諸葛亮用兵謹慎,從不冒險。他既然敢這樣做,必有後招。寧可錯過,不可中計。"說完,司馬懿下令大軍撤退。
諸葛亮見司馬懿退兵,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一招"空城計"雖然冒險,但成功地化解了危機。等到司馬懿的大軍走遠,諸葛亮立即率領殘部撤退,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回到漢中後,諸葛亮整頓軍隊,開始清算街亭失守的責任。按照軍令狀,馬謖犯下如此重大的錯誤,應當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