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和你說這句話的人,不建議深交

2025-04-27     溫澤峰     反饋
1/3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在工作或親友聚會中,自己的糗事被人拿來打趣,你剛想解釋,對方就來了一句:誒呀,開個玩笑而已,你不會這都開不起吧?

於是,欲言又止,如鯁在喉。

那個瞬間真的是我們太敏感、開不起玩笑嗎?

好多人被困擾於所謂的「不會開玩笑」,並因此煩惱,這個問題確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但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第一是,沒有所謂「我就是個什麼什麼的人」,這種固定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是變化的、流動的。

當我們使用這種看法的時候,我們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容易被限制住,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固化的概念,因此陷於跟這個概念搏鬥的狀態中去。

‍‍‍‍‍概念是被來使用便於了解自己的,並不是等同於它就是個定義,你就是它。

第二就是,不要把表面的出現的所謂的「症狀」當成你這個人。

症狀只是一個外在表現,其背後的原因各不相同,重要的是通過表面的「症狀」去理解自己;

而不是因此歧視自己,攻擊自己,嫌棄自己,認為自己是個「有問題的人」。

所以開不起玩笑,不等於有問題。‍‍‍重要的是去感受這背後的原因,去觀察了解自己。

下面來說一說,所謂的「開不起玩笑的人」到底可能是怎麼回事?

‍01. 不存在所謂開不起玩笑

不知道深陷這類困擾的朋友有沒有發現:

你在所有的時刻都開不起玩笑嗎?

你在所有的人面前都開不起玩笑嗎?

你在所有的情境下都開不起玩笑嗎?

你有沒有幽默好玩的時刻?從小到大一點都沒有嗎?

以上情景,回答都是「是」的人,我想很少,或者幾乎沒有。

‍‍‍‍‍‍‍‍‍‍‍‍‍‍‍‍‍‍在一种放松、歡快、好玩的情境下,我們每個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展示出幽默飛揚的一面。

即便你以上的情景都回答「是」了,也不代表你沒有幽默的一面;

而是你的幽默的一面被壓抑的更深,沒有被點燃,如此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

在什麼樣的情景和什麼樣的人面前,我好像沒有了幽默感,而變的像是一個「開不起玩笑」的人了一樣?

‍這樣的提問是一個「去標籤」化的過程。

要把問題還原到一個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具體的人上去,而不是停留在一個抽象的概念上討論。

‍‍‍‍‍‍‍‍‍‍‍當進行這種具體化操作的時候,我們才能更貼近事情的真相。那個真相包含的信息更豐富,更複雜,涉及到的原因會更多——

比如,我跟那個人不熟,沒啥開玩笑的根基;

比如,我沒覺得那個事好笑,所以笑不起來;

比如,我那天身體不舒服,沒有心情玩笑等等。

‍‍‍‍‍‍‍而不是深陷一個歸因:都是我的問題,因為我就是一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通常情況下,開玩笑需要在一种放松、友好並且雙方當事人都找到了幽默感的氛圍中才能出現。

沒有成熟的條件,單純說某個人就是開不起玩笑,這裡面可能涉嫌評判、攻擊、操縱等不太友好的東西。

‍‍‍‍‍‍‍‍‍‍當然這個不太友好的東西,可能是來自自己,也可能是來自他人。
1/3
下一頁
溫澤峰 • 1M次觀看
溫澤峰 • 14K次觀看
徐程瀅 • 20K次觀看
徐程瀅 • 47K次觀看
徐程瀅 • 21K次觀看
徐程瀅 • 30K次觀看
溫澤峰 • 13K次觀看
溫澤峰 • 16K次觀看
溫澤峰 • 12K次觀看
溫澤峰 • 14K次觀看
溫澤峰 • 11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16K次觀看
徐程瀅 • 10K次觀看
徐程瀅 • 34K次觀看
喬峰傳 • 28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溫澤峰 • 20K次觀看
溫澤峰 • 8K次觀看
溫澤峰 • 9K次觀看
溫澤峰 • 10K次觀看
溫澤峰 • 13K次觀看
溫澤峰 • 20K次觀看
尚娥媛 • 3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