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直隸總督被斬首前的留影,他昂首挺胸,從容赴死

2025-09-20     花峰婉     反饋
2/3
這種「正常」,在那種年代裡反而很不正常。

廷雍不是沒看清局勢。他知道京津一線已經完全失控,知道聯軍會順鐵路南下,知道保定城牆根本擋不住洋槍大炮。他也沒有幻想過清軍能反擊,義和團也早在此前被打得七零八落。他能選擇走,但他沒走。他也沒殺敵、沒舉義、沒反抗,但他就是留下來了。

我們不能說他是「忠臣」,也不好說他是「義士」,但我們知道的是,他並不是不知道結局,而是主動地留在結局裡。

6月30日,保定地區最後一批外國傳教士被殺,幾天後,義和團潰散;7月中旬,聯軍兵臨保定外圍,城市實際上已經是空殼。那段時間,很多官員早已悄悄撤走。城裡百姓傳言四起,說「洋人要來清算」,有的家庭已經開始藏人、燒文書、準備逃難。

廷雍依然沒動。按當時清廷的文件,他是代理總督,也就是說,只要沒接到免職文,他就是這座城市的「最高官」。他沒有帶兵出戰,也沒有組織抵抗,他只是留在官署等命。

聯軍進城那天,沒有戰鬥。保定城門打開了,街道一片死寂。士兵進了直隸總督署,廷雍站在院裡,衣冠整潔。沒有驚慌,沒有掙扎。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讓人至今難忘——聯軍要求他拍照。具體是哪國部隊,沒有明說,可能是德軍或美軍。當時攝影術在外國軍中已是慣例,常用於記錄戰果或展覽。廷雍站著不動,鏡頭對準他。他沒有低頭,也沒有側目,而是看向前方,神情冷靜。

照片就是那時候留下的。黑白色調,人物端立,中景構圖,背景是總督署的大堂石階。他仿佛是在拍一張正裝照,又好像是在送別什麼。

拍完照後,他被押送出城,在保定郊外被斬首。沒有審判,沒有申辯。斬首後,他的屍體被棄置荒野,無棺無葬,無人收殮。

這張照片成了唯一的「遺像」。也成了那個時代極少數的、被殺前的記錄。

他死的方式,是留給後人的「一個姿勢」

在那個年代,不是只有廷雍一個人死。但他死得很特殊。

他沒有反抗,沒有逃走,也沒有自殺。他站在那裡,任由侵略者安排拍照,任由敵人安排死法,但他站得筆直,抬著頭,眼睛睜開著,神情清醒——不是忍,而是不屑。

死後他沒有入祀,沒有褒獎,也沒有「忠義」名號。朝廷沒有為他建碑,也沒人特地歌頌他。連名字也只在地方志里草草記了一句:「庚子年,廷雍殉難於保定。」但他留下了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傳到西方,被當作「異族首腦接受制裁」的標本展出。也有人說是「文化落後者的末路」之類的汙衊。但今天,誰再看這張照片,都知道這不是「接受懲罰」,這是站著死的樣子。

八國聯軍在這場侵略戰爭中,共殺害大量中國平民,僅北京一城,就在三天內屠城式掠奪,製造無數暴行。中國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約占當時全國財政兩年總收入,全國陷入經濟與主權雙重崩塌之中。

但就在這樣一場災難中,有的人是站著死的。
呂純弘 • 193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