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那都是小場面。李白杜甫白居易,人均千首起步,但真正能讓你記住的,恐怕不超過十句。而有個「懶漢詩人」一生只寫了六首詩,卻用兩首霸占語文課本千年——一首是小學必背的「白日依山盡」,另一首是中學必考的「黃河遠上白雲間」。這位產量墊底的唐代「躺平選手」,憑什麼用六首詩吊打詩仙詩聖的千篇大作?
文學圈有個潛規則:要麼靠數量堆出江湖地位,要麼靠質量一劍封喉。李白杜甫屬於前者,而王之渙是後者中的「極端分子」。當同行們忙著在長安街頭瘋狂輸出詩句時,這位邊塞詩人慢悠悠掏出六首詩,其中兩首直接登頂「五絕之首」和「七絕之首」,氣得量產型詩人直跳腳。更諷刺的是,他寫離別詩的比例高達50%——六首詩里三首都在說「再見」,活脫脫一個唐代「emo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