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黃子澄和方孝孺又出餿主意,他們認為水師提督不靠譜,臨陣將其撤換,換上了撤職在家閒住多時的駙馬梅殷。朱棣得知是妹夫梅殷前來,派人去勸降,梅殷拒絕並割掉使者的耳朵、鼻子,表明絕不投降的態度。
然而,當朱棣繞道時,梅殷卻並未從中作梗。從梅殷的行為可以明顯看出,朱允炆此時已經很不得人心,大家雖不會真心為朱棣賣命,但只要朱棣不招惹他們,他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棣繞道後,順利橫渡長江,打到了南京城下。此時,方孝孺又給朱允炆出了一個餿主意,派人去找朱棣,宣布可以與他劃江而治、平分天下。方孝孺此舉本想讓朱棣陷入兩難,若朱棣同意,就說明他所謂的「靖難」是假;若不同意,就是瞧不起皇上。
但稍有腦子的人都明白,此時朱棣兵臨城下,怎麼可能因為這麼一句話就半途而廢。朱棣根本不買帳,直接回應說,自己是來「奉天靖難」的,只要朱允炆殺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奸佞小人,他立即投降。
朱允炆自然明白,若殺了這些心腹,自己將無人可依靠,武將們早已對他不滿,文官們也都是牆頭草,於是堅決不同意朱棣的條件,雙方繼續對峙。
然而,此時的南京城,早已人心惶惶,無人願意為朱允炆賣命。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李景龍偷偷打開城門,放朱棣進城,朱允炆就此徹底失去了皇位。
朱棣進入南京後,為了獲得文武百官的擁戴,強調除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罪無可赦外,其他人只要投降,既往不咎。於是,文武百官紛紛向朱棣投降。隨後,皇宮燃起大火,朱允炆在這場大火中失蹤,下落不明。
有史學家統計,朱允炆至少犯了18次戰略性錯誤。若朱元璋地下有知,怕是要掀開明孝陵的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