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郡王家廟:太原圓通寺
朝廷這一手很巧妙,通過設定補助標準,把整個齊庶人群體和朝廷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了他們自身內部。效果確實也不錯,因為齊府宗人消停了七十多年,直到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才重新鬧出了一樁震驚朝野的風波。
當年閏四月,齊庶人朱睿煣、朱睿熅等人借酒發瘋,毆打辱罵了戶部主事張三傑。根據上文齊王一脈的字輩,朱睿煣等人和世宗朱厚熜同輩,都是當朝皇帝神宗朱翊鈞的叔祖。但是俗話說的好,鳳凰落架不如雞,區區宗室庶人膽敢毆打文官,那還得了。
禮部左侍郎何宗彥提出了一項非常嚴厲的處置方案:先將朱睿煣等人革去口糧,且子孫永不許關領。同時再將他們發往鳳陽高牆禁錮,其餘人犯由南京法司進行提問。為了進一步對這一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庶人家族進行懲戒,何宗彥接著又提出對所謂「不奏請名冒支口糧者」進行查究。
換句話說,雖然是庶人,但是也要按規矩向朝廷請名,然後登記造冊才可以發放口糧。此前朝廷念在齊府宗人生活艱難,對這些弊端往往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然而這次有辱斯文,自然也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兩個月後,調查結果出爐,我們來看一下:
戊申,禮部題齊庶口糧分別革除。如慶炾等二十四名已經請名,應照舊支給。守諫等七十六名未經請名,應咨部匯題奏請支給。至睿炌等三百一十名掜名關領,盡應革汰。以後三分各擇年長者一人按季報部。本部造實在冊咨送戶部,方准支給。從之。—《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七十二》
我們不妨算一下數字,光是齊府庶人這一支,到了萬曆末年已經有成年男子四百餘名。而且他們還不能自食其力,生老病死都要由朝廷來負擔,大明王朝實在是不堪重負。
結語:和絕嗣的弟弟谷庶人相比,朱榑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後裔一直綿延到了明末。但是和楚王朱楨、蜀王朱椿這些庶兄庶弟相比,朱榑又非常悲劇。本來他的後代也可以錦衣玉食,安享尊榮,可惜就因為得罪了四哥,不但自己最終死於非命,子孫們也成了大明王朝最奇怪的一支宗室庶人。
何宗彥在萬曆四十六年對齊府宗人砍的這一刀非常狠,因為此後的幾年內由於斷了口糧,以至於不少人「鶉衣索食,流聚市井」。甚至到了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年間, 「身長七尺腰大五尺」的朱睿爁還打算頂著「齊王苗裔」的頭銜在南京造反。由於此事非一句兩句能夠講完,我們方在以後的文章再詳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