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在軍前宣示軍紀,定三項新規,第一條就寫:「將死兵不亂。」
這四個字,是寫給上庸的,也是寫給成都的。
劉備收到軍報,沉默一炷香。他終於明白,局已成。孟達走了,劉封死了,趙雲把刀撿起來了。
趙雲那一步,補得穩
趙雲不是調兵的人。不是諸葛亮。不是張飛那種壓得住軍的虎將。
他以前帶兵是短線出擊,不管後勤,不管政治,只管打。
這回他接的是劉封的位置,要從荊州往南鎮守上庸。面前是曹魏,背後是白水,左右都是孟達留下的尾巴。
他一到崗,先裁撤原「劉封系」將校八人。沒審沒殺,只調出駐地,分遣到邊防偏遠崗哨。這樣一來,地方沒了骨幹,反倒穩了下來。
第二步,他拿出劉備當年親手寫的兵法抄錄,召集副將一頁頁講。不是講謀略,是講用人。
「非親不用」,他念這四字時,眼皮都沒抬。底下的軍士都聽懂了。
趙雲不多說話。他用的辦法簡單。一是斷消息。二是快決策。三是立新令。三天一報,五天一調,十天一巡。
第一個月,上庸平靜。第二個月,前線遞來消息,魏軍未動,孟達駐新城按兵不動。第三個月,趙雲調人清查屯糧,清出貪墨十七處,全部枷鎖示眾。
成都收到第三個月報告時,劉備回信兩字:「允之。」
這年年底,趙雲調走一批功勳老卒回成都。送行那天,全營列隊,旗幟不動,兵器無聲。劉備看完說了一句:「趙子龍此行,穩如磐石。」
三個月前,他剛令劉封自盡。三個月後,趙雲以最短時間把那個破口封住了。
劉備再沒提過劉封。他的名字沒被記進族譜,也沒被寫進祭文。只有「舊將」二字,夾在年錄里。
這一年,劉備準備出兵伐吳。諸葛亮提醒他,後方穩,軍心才穩。劉備點頭。
趙雲未列前鋒。他留在後方,管軍,掌兵,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