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沒動。孟達勸他不要出兵,理由很簡單:新附之地,剛穩住。兵出則虛,地失則亂。劉封聽了。
他沒去。沒救。沒管。派人回報時,只寫了八個字:「守土為重,援力不足。」
關羽死了。荊州丟了。劉備從漢中趕回成都,一路沒說話。
劉封回來那天,城門沒開全
劉封回成都,帶著傷,帶著表章,也帶著一身冷氣。他沒請假,也沒人迎接。驛館給他備了半間空屋,瓦片漏雨,牆上有霉。
他知道自己麻煩大了。
孟達已經投了魏,曹丕親自接見,把孟達安在新城,給他兵,給他地,還給了信物。那是為了拉劉封。
曹魏打的是親情牌。劉備此時只有阿斗。劉封是養子。表面風平,底下翻湧。諸葛亮沒出面,趙雲不說話,張飛死了,關羽屍骨未寒。
這時劉封成了孤島。以前他是先鋒,是諸將之首,是劉備點名託付的主將之一。現在沒人敢靠近他。太平巷的老兵見到他,轉身就走。
劉備叫他進宮。沒宣旨,也沒設宴。只有一句:「交章。」
他遞上戰後簡報。關羽戰死、荊州陷落、孟達背離,這些事都寫在紙上。紙是乾的,字是冷的。
劉備沒看完。捲起來放桌上。眼神沒落在他臉上。氣壓低,話不出。劉封站著,動都沒動。
第二天,諸葛亮入宮,不提戰事,只說防線,說上庸危,孟達已通魏;說劉封剛強,難以馭下,說久處要地,兵權過重,須得處置。
劉備聽了。沒回話。第三天,廷議。趙雲上呈一封簡書,不長。說國有常制,軍有紀律,劉封事屬軍機,由主公裁斷。四個字:聽候發落。
劉封被賜死。方式不是斬首,是令其自盡。沒有審訊,沒有庭辯,沒有辯解。
那天晚上成都下雨。西市街有人看到送棺的車子出城,車小,沒蓋布,只有白紙三角飄在後面。
這件事沒公開。
兩天後,劉備進宮議事,諸葛亮提議調整益州軍防,趙雲自薦。
這一舉動,等於徹底堵死了「劉封系」的可能回流。
劉封死了。趙雲上位。諸葛亮掌調兵權。劉備坐在正廳,窗外風大,帘子沒系,桌案角翹起一頁紙。
劉備低頭一看,是劉封舊時手書,寫著一次戰事的調度。那仗贏了,死了兩百人。紙邊還有燒痕,是從倉庫殘卷中找回來的。
劉備坐了一夜。天亮時,說了一句:「錯在我。」
這口棋,別人早就下好了
孟達投魏,不是臨時起意。早在上庸共事時,他就與劉封不和。兩人一硬一滑,誰也不讓。劉封治軍嚴,孟達賄絡廣。上庸雖小,消息不小。
孟達走後,把一份奏報遞給了曹丕,那份奏報很快傳到許都。
內容並不複雜,意思只有一句話:劉封不好駕馭。
曹丕接到後笑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一個手握邊地的養子,一個對外獨擋一方的將軍,一個和劉備「似子非子」的人。不清楚,就容易操控。
於是曹丕派使者安撫孟達,立馬調他去新城,給人給兵,隨便寫了封信,口氣柔和,裡面故意提了劉封兩次。那信到了蜀地,被諸葛亮拿到。
諸葛亮看完,沒說話。他知道,孟達沒撒謊,他也知道,魏國不是要劉封倒戈,而是要劉備疑心。
這步棋下得乾淨。孟達遞刀,魏國遞火,劉備自己點燃。
關羽死後,荊州動搖,劉備退回成都,氣未平,局未穩。劉封被逼自盡,外界反應很快。
上庸原本歸附的幾個舊部開始波動,有人南逃,有人投降,有人觀望。軍中有傳言,說「劉氏子嗣,不保己命,吾輩焉存」。
諸葛亮立即調兵,派趙雲接替劉封舊部。
趙雲從未管過上庸,這回臨時接手,動作快,軍令緊。
他到任第三天,調換全部屯兵,重新分配兵器儲藏,親自巡視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