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歷史中,春節都不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其重要性遠不如冬至等節氣。
因為節氣的祭祀儀式多和農業生產相關,能夠給人帶來希望,而早期的春節則是名副其實的「鬼節」,主要用來消災避難。
直到唐宋時期,人們能夠安然度過暮冬初春之後,春節才終於擺脫了鬼節的桎梏,成為了人們寄託新年願望的節日。
在美好期望的渲染下,春節的節日氛圍逐漸濃厚,並發展成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而春節的內涵演變,其實也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有力見證。
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春節源於鬼節考》,刊登於《浙江學刊(雙月刊)》,1997年03期。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或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