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獨立=多支點依賴
這其實就是黃執中的觀點。
類似於「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維,我們不要單點依賴,而要多線程去構建自己的支持網絡。
比如——
婚姻中不依賴老公提供情緒價值,還可以去找閨蜜訴苦;
不依賴閨蜜化解內心全部苦悶,還可以去找心理諮詢師;
不依賴諮詢師提供接納和抱持,還能愛上了跑步、冥想、閱讀和寫作;
不依賴愛好提供滋養,還能定期回到大自然之中,享受與其融為一體的感覺;
不依賴大自然持續回血,我們還能在事業的成就感之中,越來越自信和強大……
等等。
有人說,生活的支點越多,內核就越穩。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因為我們不把期待寄托在一個人、一件事之上,而總能在支持網絡中,找到合適的替代。
這樣,現實層面總是可以獲得有效依賴,而精神層面則不至於輕易破碎散架。
但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另一個困境:雖然構建了龐大而充沛的支持網絡,卻未必有隨時轉換依賴對象的能力。
榮格認為,這是落入了「關係女神原型」的控制之中。
關係女神的典型代表是德墨忒爾,她活在關係之中,編織各種各樣的關係,當然也為之付出自己的力量。
好處是,我們像她一樣:擁有強大的關係網絡和支點,總有得到支持和幫助的可能;
壞處是,也可能像她一樣:偏執於其中的某一段關係而無法脫身,繼而忽略了其他支點,墮入毀滅境地。
希臘神話中的德墨忒爾,為了拯救被擄走的女兒,陷入深深哀傷,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女兒,甚至一度讓大地荒蕪,饑荒肆虐。
而我們則可能是,老公不擅長提供情緒價值,可是非要他來提供,以證明他對自己的愛;
閨蜜、諮詢師、興趣愛好、工作事業等等,全部不要了,甚至和老公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這是因為缺少一種很珍貴的能力——靈活處理融合與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