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關係里的權力鬥爭 重要的不是輸贏
當荷爾蒙迷霧散去,愛情進入最兇險的第二階段:權力爭奪期。
這時候,愛情已經不再是最初的甜蜜滿足,而變成了一場雙方需求的博弈。
《中國式離婚》里的林小楓和宋建平就是典型的例子。
林小楓曾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老師,能在關係里保持著一份得體。
起初,她對丈夫的收入不滿,只是督促他換工作。
宋建平在妻子的督促下,最終去了私立醫院,收入確實提高了,但也更忙了。
林小楓不得不辭職,成為全職太太。
但隨著丈夫事業的蒸蒸日上,她開始變得疑神疑鬼——
電話查崗、跟蹤丈夫,甚至偽造丈夫出軌證據……
她將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丈夫身上,認為「丈夫越成功,作為妻子的自己應該越值得被尊重」。
可現實卻是,丈夫的成功沒有讓她變得更重要。
她從「受人尊敬的老師」,變成了「被需要的妻子」,再到「不被在意的家庭主婦」。
她的憤怒、猜忌、攻擊,背後藏著她的焦慮:「我還重要嗎?」
那麼,親密關係中的這種權力爭奪,有解嗎?
在《中國式離婚》的劇情里,林小楓偷聽到了宋建平的真情告白——
他從未變心,只是壓力太大,疲於應付家庭的需求。
這一刻,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一直試圖用道德去壓迫他,不是因為她真的認為丈夫有問題,而是她在身份轉變後,對自身價值產生了質疑。
她害怕自己在這段婚姻里,變得可有可無,所以用爭吵的形式去刷存在感。
每對夫妻爭吵時,都以為自己在爭當家作主的權利。
但雙方只顧著嘴上爭輸贏,忽略了其實更重要的是:你們看到彼此真正的需求了嗎?
「你就坐在那裡等著吃,知道飯是怎麼來的嗎?」
——其實當時伴侶不幹活沒那麼重要,你想表達的是委屈,當家務勞動變得理所當然,你的努力就不再被看見。
「我花個錢還要看你臉色?」
——其實讓你扎心的不是隊友過問明細,而是隨著經濟不再獨立,話語權的喪失。
當然,反覆爭吵並不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還會把關係越推越遠。
而真正的「需求」會在一遍遍爭執里,被掩蓋在生活「矛盾」下,讓人疲於挖掘。
有人會在這時分手離婚,有人雖然忍住了,但每天「在婚姻里孤獨」。
其實能走向下一步的愛情,從來不是「我聽你的」或者「你聽我的」。
而是跳出權力爭奪,看見彼此的需求、明確彼此的情緒、共情彼此的處境,從「我和你」的對抗,走向「我們」的共創。
03. 愛情從對抗賽,變成合作
愛情走到這裡,終於從對抗走向合作,進入共創整合期。
這一階段,兩個人不再是獨立的「你」和「我」,而是一個「我們」。
這個階段無論是婚姻或者長期戀愛,兩個人的利益、生活、未來,已經交織在一起。
外人看來,這段關係已經穩固,你們是彼此最熟悉、親密的伴侶。
但穩定並不等於幸福。
當兩個人過於「融合」,是否還記得最初獨立的自己?
在電視劇《繁花》里,和阿寶愛恨糾葛的四個女人當中,玲子最像「老夫老妻」,鄰居們也說她是阿寶有名無實的「賢內助」。
他們之間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激情和浪漫,而是一種深度的「盟友」關係。
但這真的意味著愛情嗎?
他們兩人的關係當中,「功能性」的需求遠大於「情感性」。
他們的關係,更像是長期合作的搭檔,而非熱烈相愛的戀人。
他們的連接,更多是基於利益與責任,而非純粹的情感需求。
如果某一天,阿寶不再需要「避風港」,玲子是否會變得可有可無?
現實生活里,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類似的伴侶:
他們結婚多年,沒有大風大浪,也沒有驚天動地的爭吵,但彼此卻越來越陌生。
他們習慣了扮演「丈夫」、「妻子」、「父母」的角色,卻很少再用「戀人」的身份去看待對方。
他們是彼此的安全感來源,卻再也不會因為一個眼神、一個笑容而心跳加速。
這就是很多夫妻的「隱性危機」——他們關係穩固,但心已經漸行漸遠。
當兩個人進入了老夫老妻的相處模式,熟練地扮演者「賢妻良母」和「家庭頂樑柱」,家就變成了一個履行責任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安放情感的住所。
彼此的情感需求往往會被忽略。
所以有些夫妻相敬如賓,內心卻覺得不幸福,甚至會在某一天突然選擇離婚,讓身邊的人震驚不已。
因為愛情不是一張結婚證,也不是穩定的日常,而是兩顆心是否仍然相互回應,帶你走向更深層次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