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讓梨的孔融,最終卻因為「弒母」被曹操處死。

2024-04-19     花峰婉     反饋
2/3
孔融,字文舉,魯國(就是現在的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中的老大,他還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孔融小的時候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據《後漢書·孔融傳》記載: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親戚們看到孔融才四歲,就這麼聰明早慧,還懂得互相謙讓的道理,認為他將來必定是個奇才。

就因為「讓梨」這件事, 從古至今孔融都是中國孩子要學習的好榜樣。

而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也教育人們,凡事都要遵守公序良俗,要要有謙讓的美德。

初入仕途,剛正不阿;

司徒楊賜聽說孔融品行很好,便徵召他進入幕府,當了一名幕僚。

「幕僚」就是古代地方軍政長官衙署中的參謀、書記或顧問之類的官職。

孔融當官後剛正不阿,他發現朝廷里很多宦官的親戚都有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的現象。

於是便對那些違紀的官員,不論其官職大小、背後關係軟硬,均一視同仁,都或貶謫或罷免的秉公處理。

在當時,就連朝中的尚書都不想得罪宦官背後的力量,恐怕連累自己。

便把孔融召來一頓訓斥,責備他檢舉的大多都是京中宦官的親戚。

但孔融卻據理力爭,對他們的罪行毫不退讓,堅持自己的判罰。

後來大將軍何進又封孔融為「侍御史」,最後還做到了「虎賁中郎將」,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警備團團長一職。

再後來,董卓進京後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漢獻帝劉協當了皇帝。

漢獻帝劉協非常器重為官剛正不阿的孔融,經常向他徵求治國興邦的意見。

一時間孔融風頭正旺,自我感覺良好,便慢慢地飄了起來,說話也越來越直、越來越沖,鋒芒外露,在朝廷里也得罪了不少人。

等後來董卓完全架空了漢獻帝,把持朝政,開始執掌朝廷官員的廢立等重大事項。

為此,孔融便看不上董卓,經常在朝廷上出言頂撞董卓,與其爭辯,並且言辭激烈。

搞得董卓對孔融懷恨在心,便聯合一些官員把他打發到黃巾軍最猖獗的北海,當了個北海太守,被時人稱為「孔北海」。

孔融當了七年的「北海相」,最後在與袁譚的戰爭中失敗,便投靠了曹操所謂的東漢朝廷。

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同,處處針鋒相對;
游啊游 • 44K次觀看
游啊游 • 4K次觀看
游啊游 • 23K次觀看
游啊游 • 15K次觀看
游啊游 • 10K次觀看
游啊游 • 18K次觀看
游啊游 • 25K次觀看
游啊游 • 3K次觀看
游啊游 • 5K次觀看
游啊游 • 37K次觀看
游啊游 • 13K次觀看
游啊游 • 5K次觀看
游啊游 • 6K次觀看
游啊游 • 9K次觀看
游啊游 • 4K次觀看
游啊游 • 42K次觀看
游啊游 • 5K次觀看
游啊游 • 9K次觀看
游啊游 • 32K次觀看
游啊游 • 4K次觀看
游啊游 • 8K次觀看
游啊游 • 35K次觀看
游啊游 • 45K次觀看
游啊游 • 1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