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打仗時,戰利品層層扣留,他分得不少。辦企業時,家族持股,招商局壟斷航線,開平煤礦賣煤,電報局收費用,這些年利潤上百萬兩。容閎在回憶錄里估算,李鴻章私產四千萬兩遺子孫,合肥李府管事記載家族田地257萬畝。
外交上,貪腐傳聞更多。1895年甲午戰爭後,他去日本簽《馬關條約》,賠款2億多兩銀子,有人說他收了日方好處。
1896年去俄國簽《中俄密約》,俄方檔案顯示維特給了他50萬盧布賄賂,換取中東鐵路特權。俄國設立「李鴻章基金」,總300萬盧布,用來行賄中國官員,李鴻章拿了大頭。
這些事兒在歷史書里反覆提,吳汝綸編的《李文忠公全集》有間接記錄,蘇聯歷史學家羅曼諾夫的書也引用俄檔證實。1884年中法戰爭後,簽《中法新約》,法國也給了好處。
官員求職時,給他送錢送禮,門生故吏遍天下,每年孝敬數不清。北洋水師採購軍艦時,回扣傳聞不斷,外甥張士珩管軍需,被指彈藥問題。
梁啟超質疑軍械管理不廉明。這些渠道加起來,他的財富規模在千萬兩級別,遠超普通官員,但也讓百姓怨聲載道,「宰相合肥天下瘦」就是諷刺他吸走民脂民膏。
和珅的對比與遺產規模的爭議
現在比比和珅,和珅乾隆朝權臣,抄家時財產8億兩銀子,相當於清朝15年財政。嘉慶帝說他「貪婪巨富,震古鑠今」。李鴻章呢?沒被抄家,財產沒官方數字,但傳聞說他比和珅貪。
和珅主要是個人貪污,房產珠寶堆積如山。李鴻章不同,他通過家族和企業斂財,兄弟李瀚章、李鶴章也當大官,經商致富。容閎說四千萬兩,梁啟超說逾千萬加家族千萬,知乎和歷史文章分析,總財產約400-1000萬兩銀子,家族總更多。
甲午賠款2.3億兩,兩次4.6億兩。李鴻章遺產傳聞夠賠兩次,但這誇張了。四千萬兩摺合現在數百億人民幣,但歷史估算沒那麼高。
顧廷龍編的《李鴻章全集》顯示,他的財產包括房產、股票、田產、銀行存款。兒子李經方遺囑:房產12處,股票7張,產業3處,存單6張,田產5處,總價值72萬,租金2.35萬石。
按四個兒子算,李總遺產約400萬兩。但家族田地257萬畝,房產遍布北京上海,實際規模大得多。貪腐讓他財富集中,但也暴露清朝末年官場腐朽,權力越大,錢越多,和珅是個人,李鴻章是家族式。
遺產傳承與子孫的億萬生活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去世,享年78歲。遺產分給子女,長子李經方過繼自六弟李昭慶,任駐日公使、郵傳部侍郎,繼承房產股票。次子李經述繼承侯爵,早逝,子李國傑管事。三子李經楚,任駐奧大臣、民政部侍郎。
女兒李經璹嫁張佩綸,生張志沂;幼女李經溥嫁任德和。遺產包括現金、田產、企業股份,部分揮霍掉,但聰明後代投資教育和產業。
李鶴章一支注重教育,第五代孫李道增留學建築,回國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首任院長,後成工程院院士,貢獻建築界。李昭慶一支轉移資產海外,1930年代第四代孫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去香港新加坡,做金融、紡織、礦業。
憑藉祖產和人脈,他們建企業帝國,成為億萬富豪。李經方後人管輪船招商局股份,1920年代擴展航線。其他支系投資基金,資助留學,歸國學術或經商。
到現在,李鴻章後代散布國內外,有的在東南亞掌控公司,資產過億。歷史資料如《李鴻章傳》和家族檔案顯示,這種傳承靠早期財富積累,子孫經商頭腦好,避開動盪保全家業。
相比和珅財產充公,李鴻章的錢成了家族搖錢樹,子孫躺贏。但這也反映清末腐敗,權力換錢,百姓遭殃。總的來說,李鴻章的貪腐不是孤例,是時代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