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樣也是在這一年,曹霖去世了。自此之後,曹髦開始獨自面對很多問題。
又過了三年之後,司馬師廢黜了曹芳。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就必須得從曹氏宗親當中,再挑一個接班做皇帝。而曹髦作為曹丕的孫子,此時幾乎是曹丕這一脈最後的繼承人,自然理所當然被帶到了洛陽接班,同時被過繼到了曹叡的膝下。
就這樣,在曹叡已經去世了十五年之後,他的膝下,才又多了一個兒子。
到了洛陽之後,曹髦表現的非常穩重。在正式登基之前,洛陽百官曾經讓他先以天子的禮儀,直接入京。但是曹髦卻表現的非常謙遜,在登基之前,堅持按照正常宗室的禮儀入京。
這讓很多大臣,都對他非常有好感。
而曹髦登基之後,雖然沒有多少實權,但還是主動以皇帝的身份下令,削減宮中的開支用度。
這一手,更是讓大臣們對他好感暴增。
不過,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曹髦並沒有衝動,沒有和司馬家去硬碰硬。儘管此時曹髦只有十四歲,但是他卻看清了此時的局勢。曹髦知道,此時司馬家已經完全掌控了洛陽。如果他貿然行動,很容易會壞事。他必須得冷靜下來,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
直到一年多以後,這個機會,終於被曹髦等來了。
公元255年,魏國名將毌丘儉再次在淮南起兵。此後,司馬師帶兵前去鎮壓。最後雖然鎮壓了叛亂,但是司馬師也死在了前線。而司馬師臨終之前,就緊急讓自己的弟弟司馬昭去前線,接管他手裡的軍隊。
如此一來,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都不在洛陽,這就給了曹髦一個絕佳的機會。
接下來,曹髦迅速行動了起來,開始籌劃政變。但結果,因為身邊全都是司馬家的眼線,還沒等曹髦開始行動,司馬昭就提前回到了洛陽。
就這樣,曹髦失去了最佳的機會。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司馬昭表現的越來越肆無忌憚,再也沒給曹髦奪權的機會。於是,公元260年,剛剛年滿二十的曹髦,只能帶著身邊的侍衛和宦官,衝出了皇宮,企圖最後一搏。但結果,卻被成濟一槍刺死了。
歷史上的曹髦,其實不光很有勇氣,也很有韜略。只是奈何當時的司馬家,已經徹底控制了魏國,根本沒給曹髦翻盤的機會。
但如果曹髦早生幾年,出生在曹叡去世之前。以他和曹叡的血緣關係,曹叡大機率會選擇過繼他,而不會選擇曹芳。
而以曹髦的性格和能力,後來的很多事情,可能也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