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食物能促進天天排便?一口氣推薦了4種食物,錯過多可惜

2025-09-13     幸山輪     反饋
3/4
不僅如此,水果中的果膠還能促進有益菌增殖,讓腸道「生態更健康」。特別適合早飯前或兩餐之間作為零食,更利於腸道代謝節律。

不溶性膳食纖維——蔬菜粗糧是基礎

「想要順暢,不能光靠水果——綠葉蔬菜、糙米、玉米、雜豆是不可或缺的。」這些食物中的不溶性膳食纖維就像「刷鍋球」,物理性增加糞便體積,促使腸道蠕動加快。比如,每餐加一小碗紫米或一根玉米,當天膳食纖維可提升5~8克。

蔬菜推薦菠菜、芹菜、白菜、苦瓜、胡蘿蔔等,有研究顯示,每天蔬菜攝入量不少於300克,能明顯降低便秘發生率。

「被忽略的通便好物」——西梅、南瓜和山藥

這類食物容易被忽略,卻是極強的「天然通便器」。

西梅:國外多項研究顯示,西梅不僅富含纖維和天然山梨醇,有益腸道益生菌增殖。每天吃3~5顆干西梅,排便次數可提升20%左右。

南瓜:含豐富水溶性和不溶性纖維,還富含胡蘿蔔素,對調理腸黏膜極有幫助。中醫也常用南瓜入藥,輔助改善便秘問題。

山藥:既助消化、補中益氣,又能增加腸道潤滑度。炒菜或蒸山藥條均可,每日約100克即有良好效果。

「西梅不是香蕉」的觀點尤其重要——很多人一味追捧香蕉,實際長期依賴效果有限,不如交替補充這些高纖新秀。

粗雜糧和豆類——讓腸道有「動力」

燕麥、紫米、紅豆、綠豆、扁豆等高纖維粗糧和豆類,能帶來復合碳水,不造成血糖快速波動,且富含維生素B族,對腸道神經調節大有裨益。

早晨一碗燕麥粥,能提供約5克可溶性膳食纖維,並讓早餐更有飽腹感。需要注意,初次添加要控制量,避免腹脹、腹瀉。

多飲溫開水,潤腸「助推器」

純凈水是最基礎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通便利器」。成年人建議每天飲水不少於1500~1700毫升(約7~8杯)。

早晨起床後先喝一杯溫水,可有效刺激結腸收縮,提升早上第一次排便的成功率。研究表明,習慣飲溫水者便秘發生率可下降13.8%。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奚芝厚 • 860次觀看
花伊風 • 2K次觀看
幸山輪 • 890次觀看
幸山輪 • 150次觀看
喬峰傳 • 970次觀看
喬峰傳 • 1K次觀看
喬峰傳 • 1K次觀看
喬峰傳 • 920次觀看
喬峰傳 • 12K次觀看
開心果 • 890次觀看
幸山輪 • 1K次觀看
幸山輪 • 900次觀看
呂純弘 • 560次觀看
花伊風 • 220次觀看
幸山輪 • 420次觀看
幸山輪 • 480次觀看
幸山輪 • 870次觀看
幸山輪 • 480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幸山輪 • 410次觀看
幸山輪 • 630次觀看
幸山輪 • 580次觀看
花伊風 • 67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