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白起本事太大了,秦昭襄王依然重用白起。或者說他不得不重用白起。
但是白起卻仗著自己的赫赫戰功,竟然和秦昭襄王鬧起了彆扭。至於原因,只是「長平之戰」後,他主張一鼓作氣滅趙,但是被秦昭襄王制止住了。
白起滿腦子就只有他的戰爭,完全沒想過秦昭襄王的處境。秦國雖然將趙國打殘了。但是「傷人一百自傷五十」,秦國也國力大損,需要休養生息一陣子。
此時再和趙國死磕,反倒會讓其他諸侯坐收漁翁之利。
後面秦國恢復了一些,秦昭襄王讓白起領軍出征,他一再稱病。
這不是公然和國君唱反調嗎?他的一切都是國君給的,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最終等待白起的只有賜死一途。
可以說,白起是幾個人裡面最不理智的一個。就算是韓信也沒有和劉邦對著干過,但是他白起就敢。只能說他死得不冤。
三國鄧艾
相較於前面三位,鄧艾可謂是文武全才。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
鄧艾治理地方的時候,使得當地百姓可以吃飽穿暖,同時還能積攢下來驚人的糧食,用來充作糧餉。
而司馬懿正是採納鄧艾的建議,才使得曹魏的糧食產量遠超蜀漢和東吳。
當然,鄧艾最值得稱道的,還是他在攻滅蜀漢之中的貢獻。
可問題是,鄧艾此人善於謀事,不善謀身。說白了就是他不會做人。
跌的不說,他在朝堂上就把同僚給得罪個遍,沒幾個人喜歡他。
後來他隨鍾會伐蜀的時候,都沒人願意跟他一路。鍾會嫌他礙事,乾脆將他打發去阻斷姜維退路。
鍾會原本打算自己帶著一眾武將建功立業的,結果沒想到鄧艾自作主張,通過陰平小道突襲蜀漢的都城成都。蜀主劉禪不戰而降。於是滅蜀的頭功被鄧艾搶走了,鍾會那邊白忙和。
關鍵鄧艾把人得罪光了,還不自知。更要命的是他在滅蜀的過程中犯了兩個錯誤。
其一,他擅自以天子的名義給蜀漢君臣封官。
其二,在穿越陰平小道的時候,曾多次遇到危險。將士請求撤退,但是鄧艾不聽,反而拔劍逼迫將士繼續前進。甚至要他們裹著毛毯從陡峭的懸崖滾下去。因此不少將士折損在了路上。
這還沒完,鄧艾竟然用自己人修京觀。此舉進一步激起將士的不滿。
鄧艾算是把魏軍上上下下給得罪完了。於是鍾會誣陷他企圖謀反,理由是他擅自封賞蜀漢君臣。而他麾下的將士也都證實他要謀反。
於是鄧艾被鍾會率軍征討,最後身首異處。鄧艾這情商,還不如韓信。他死得不冤
參考資料:
《史記》
《宋史》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