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畫像
雖然沐英是養子,和朱元璋之間也稱得上感情深厚,但這樣巨大的聲望還是讓老朱感到了一絲不安。於是在十二月的時候,周王朱橚以"擅棄其國來居鳳陽"的理由,被老朱下旨謫遷雲南。為了安撫養子,朱元璋特地寫信讓沐英負責安排周王在雲南的宅第,又再次強調雲南軍政仍由沐英負責。但實際上周王隨行的護衛官軍人數高達5000餘人,說明周王此次遷鎮雲南,目的並不簡單。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丁卯,敕河南右護衛及儀衛司曰:周王遷鎮雲南,應有官軍、校尉、儀仗俱遣赴雲南參侍。命河南布政使司與道里費,由陝西連雲棧陸路以往。於是指揮僉事李興率軍馬五千五百人啟行。—《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九》
周王朱橚,是此前朱元璋諸子之中唯一沒有戍守邊疆的親王。因此比起他的兄弟來說,這位周王殿下從小就沒吃過苦,平日裡仗著父母寵愛一向吊兒郎當,比起靖江王朱守謙來說,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朱橚在雲南的表現史書未載,但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老朱就讓周王重新復國河南。而在洪武二十五年正月周王來朝之時,對於雲南的風土人情一問三不知,氣得老朱大罵他是"古今至蠢者"。至此,朱元璋讓宗室親王坐鎮雲南的兩次努力均告失敗。
岷王朱楩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標去世。六月,傷心過度的沐英也不幸去世。長子和養子的雙雙去世,給了風燭殘年的朱元璋莫大的打擊。他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昭靖。當年十月,又封沐英長子沐春為西平侯,繼續出鎮雲南。在沐春的誥文之中,老朱深情回憶了自己和沐英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提出了對沐春的要求。
朕視爾父猶子。思昔提攜,猶動首育之心。爾當思爾父相從之幸,毋忘釋難之恩。忠誠為國,夢寐存心。則鬼神有鑒,福祿永昌矣!—《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二》
雖然老朱讓沐春子承父業,但這位固執的皇帝並沒有斷掉讓親王鎮守雲南的念頭。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五月,朱元璋下旨組建雲南中護衛,並下令在雲南修建岷王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九月,朱元璋第十八子,17歲的岷王朱楩正式之國雲南。
岷王原來的封國是岷州,《明史》對此的記載是:"初岷王定都岷州。上以雲南土曠人悍,必親王往鎮之,故命岷王改都焉。"但是和其父沐英不同,沐春的攻擊性要強的多。
朱楩還沒到,沐春就開始下絆子了。他上奏太祖朱元璋,表示朝廷把精銳的雲南左、右二衛官軍改為岷王護衛之後,自己無法對其調遣,勢必削弱雲南駐軍的實力,請予以恢復。老朱認為沐春的話有道理,同意了他的請求,這樣最精銳的雲南官兵又回到了沐家的掌握之中。
而在朱楩到了雲南之後,沐春的小動作依然不斷。他以雲南境內姚安府多荒田為由,把岷王護衛軍士調去種地。對此朱楩當然不能容忍,在打了小報告之後,洪武二十九年四月,太祖下詔姚安府境內屯田軍士,仍撥隸雲南護衛。朱楩算是扳回一局。
總結:明太祖洪武朝,是執行親王守邊政策最為堅決的年代。而雲南作為新歸附的區域,其政局的穩定與否,對於大明王朝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儘管靖江王和周王兩次出鎮雲南均以失敗告終,朱元璋還是派出岷王做第三次的嘗試。
建文年間:沐家配合朝廷削藩,趁機將岷王勢力趕出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