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對乳娘身體的極端利用,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女性身體的制度性壓迫,承載母乳的身體變成了一塊市場,身體的所有權被視為可以交易、調度、監管,乳娘從哺乳者變成了活體資源供應者,她們的尊嚴和基本人權被徹底忽視。
尤其殘酷的是,當權力與危機結合時,乳娘成了應急機制一部分,有紀實提到在修築長城、打仗時,有些貴族帶著乳娘一起上前線,以保障嬰兒的飲食。
但殊不知她們的乳汁有時被軍醫占用,用來幫傷員或疲勞士兵補充體力,乳娘在身份之外,被當成了戰時補給工具,身體被多重剝削。
乳娘的社會地位呈現出一種矛盾的現象,表面上有一定尊榮,實際上卻極為卑微,這種矛盾反映了封建社會複雜的等級制度和人際關係。
根據《禮記集解》記載,乳娘是「飲食之者也」,擔負著養育未來統治者的重任,如果哺乳的皇子日後做了皇帝,乳娘就可能平步青雲。
比如明成祖封朱棣的奶媽馮氏為「賢順夫人」,仁宗朱高熾的奶媽楊氏被封為「衛聖夫人」,神宗朱翊鈞封楊氏奶媽為「戴聖夫人」,最著名的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被封為「奉聖夫人」,其子被任命為錦衣千戶。
乳娘制度的不僅反映了女性地位的變化,更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興衰,女性尤其是底層女性的身體和生育能力被徹底物化,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
而現代社會更加強調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尊重每位母親的選擇自由,這種變化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人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