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總認為線下海選更客觀真實,但無論是線下海選還是線上海選,演員最終都是需要通過螢幕與觀眾對話。從這個角度講,在無濾鏡無美顏的情況下,線上海選或許會是一個更經濟、覆蓋範圍更廣的選擇。所以不少導演也樂意通過視頻平台進行選角,於正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他時常活躍在短視頻平台,然後到「有演緣」的素人或者網紅的評論留言,邀請他們參演自己的影視劇,或者直接簽到自己公司,演員白鹿、趙晴便是通過自媒體發掘而來。除此以外,不少網友也會主動到他的評論區推薦自己心中「被埋沒」的優秀演員。
導演和觀眾都為在社交媒體上發掘和推薦自己心中合適的演員而忙碌,想要出頭的小演員自然也不能等著幸福來敲門。他們完全可以在自媒體上,以搞笑、日常等生活切面,多角度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和鏡頭感,打造一張個人形象的展示名片,獲得更多被網友推薦和導演挑選的機會。
誰能抓住流量稻草
相比一線演員用藝人流量向個人自媒體帳號導流的容易,小演員用自媒體流量撬動角色的路會走得更艱難。
首先是自媒體賽道的競爭越來越大。拿大家印象中演員最有優勢的顏值賽道來說,早幾年前,一位北電中戲的表演生在視頻平台上發一條個人形象視頻,再配上北電中戲的標籤,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小網紅,然後借著流量跳板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