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反駁,說李嘉誠造房也沒漲價,他也沒逼誰買啊。
但事實呢?
2021年長實集團被曝在深圳鹽田的一塊地皮竟然跳樓價出讓,幾乎是市場價一半。
當時媒體評論說,這相當於明牌割肉,意味著他已經完全不看好內地樓市長期發展。
有人說他敏感,有商業嗅覺。
但我看這不是嗅覺,這是抽身。
而如今的香港普通人,最痛恨的就是這個抽身。
你在房價最飆升的時候高價囤地,等泡沫快破了就全身而退。
你留下的是高企的生活成本和乾乾淨淨的帳面。
我也查了下2024年的數據,長實集團利潤下滑近四成,但李嘉誠家族依舊穩坐香港首富。
這就說明,他退得早,退得巧,個人財富沒有大傷。
但這種財技操作,對於留下的香港人來說,是一種背叛感。
我不是說每個富豪都得像霍英東那樣舍財救國,但最起碼,你不能像李嘉誠這樣,成於斯,卻不肯守。
我一直記得一句話:你可以不愛國,但你不能在關鍵時刻只愛錢。
李嘉誠這個名字,可能還是會被寫進經濟教材。
但我真不知道,幾十年後香港人會不會把他記作一個最成功的商人,還是一個離開的富豪。
你覺得李嘉誠如果今天回到街頭,還能被人叫一聲李超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