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劉琳這種"定海神針",從《父母愛情》里的農村婦女到《知否》里的暴躁大娘子,這次演起法官,光坐在那翻案卷的氣場就能鎮住場子。
不過話說回來,官方背書既是金字招牌也是雙刃劍。
當年《人民的名義》火成現象級,除了尺度大,更關鍵是拍出了官場眾生相。但《無盡的盡頭》要面對的挑戰更大——既要展現未成年人犯罪的殘酷現實,又不能變成血腥暴力展示會;
既要講司法程序的專業性,又不能拍成普法宣傳片。聽說劇組為了拿捏分寸,光劇本就改了二十多稿,某個涉及校園暴力的重頭戲,愣是請了三十多個法律顧問輪流挑刺。
這種較真勁兒,在現在動不動就AI寫劇本的影視圈裡,算是稀有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