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在吃一種水果的時候,看似一個無足輕重的名字,就是因為他的一次口誤錯讀,竟然影響了後世整整三百年的發音傳承,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仍然沒有改正這個錯誤。
那麼,康熙皇帝又是如何口誤的呢?這個被叫錯名字的水果又是什麼?這其中又有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給大家講一講!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也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甚至也可以說他是清朝歷代皇帝中,功績最大的一位皇帝。
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開創了「康乾盛世」,他被人稱為「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他所建立的功績最多。
比如: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驅沙俄……,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曾經三次親征噶爾丹,平息了蒙藏地區動亂,加強和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
噶爾丹「靈童轉世」,統一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有著極高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他在戰場上表現尤為出色,他被稱為「半人半神」。
他與康熙皇帝、彼得大帝被稱為17世紀、亞洲東部最具有野心的三大帝王,他也是康熙皇帝一生當中,最最強大的對手。
噶爾丹是蒙古準噶爾部落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的第六個兒子,他的母親名叫玉姆阿噶。
說起噶爾丹的出生,這裡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
當時的蒙古准葛爾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區都信奉「藏傳佛教」,有一次格魯派的「活佛」尹咱到訪準噶爾部。
「活佛」是對「蒙藏佛教」中得道高僧的一種尊稱,他有著一顆慈悲心腸,經常開壇講經、弘揚佛法。
噶爾丹的母親玉姆阿噶,本來已經育有大兒子僧格,但是她還想再要一個兒子,於是她就虔誠的跪求尹咱「活佛」幫忙。
尹咱「活佛」被她嚇了一跳:「我是出家人,怎麼可能幫你生兒子呢?」
可是玉姆阿噶仍然不依不饒的說:「既然您現在不能賜子給我,那就等您圓寂之後,再投胎到我腹中當我的兒子,可以嗎?」
尹咱「活佛」估計是被她纏得無可奈何,便答應了這個也不算強人所難的請求。
然而巧合的是,後來尹咱「活佛」快要圓寂時,玉姆阿噶還真就有了身孕。
於是尹咱「活佛」便告訴手下的弟子和信徒:「當自己圓寂之後,玉姆阿噶肚子裡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轉世靈童』。」
公元1644年,當尹咱「活佛」圓寂之後,玉姆阿噶還真就生下了一個男孩,也就是後來的噶爾丹。
於是,格魯派信徒就認為噶爾丹是尹咱「活佛」的轉世靈童,便把他也奉為「活佛」。
也可以說,噶爾丹一出生就占據了宗教與世俗的巔峰位置,成了「喇嘛教」中兩大密教宗派之一的「溫薩派」掌門人。
等到噶爾丹稍長大一些後,他的父親便把他送到西藏的拉薩,先拜「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為師,然後又成為「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的弟子。
這裡再給大家科普一下「達賴」和「班禪」分別又是什麼意思?
西藏佛教主要包括「藏傳密教」五大派,其中「格魯派」是最大的一個教派,由於該派僧人頭戴黃色僧帽,所以又稱為「黃教」。
在「格魯派」中,「達賴」和「班禪」並列為兩大宗教的領袖,他們都是藏區佛教的精神領袖,也是位高權重的「活佛」。
「達賴」是全藏區的領袖,名義上掌管全藏地區,但實際是管理以拉薩為中心的前藏,而「班禪」管轄的範圍則是,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
「達賴」的全稱為「達賴喇嘛」,「達賴」是藏語中「海」的意思,「喇嘛」則是「上人」的意思。
公元1653年,順治皇帝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羅桑嘉措為「達賴喇嘛」,也就是說清朝當時是承認了「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班禪」的全稱為「班禪額爾德尼」,「班」是梵語,意為「智慧高深的學者」;「禪」是藏語,意為「大」;「額爾德尼」是滿語,意為「珍寶」。
「班禪額爾德尼」的意思就是「智勇雙全的珍貴大學者」。
兩者相比,「達賴」勢力範圍要比「班禪」大一些,而且影響力也比「班禪」更大一些。
噶爾丹在西藏學習佛法期間,由於身份尊貴,受到了「四世班禪」和「五世達賴」的喜愛和認可,這也為他後來以宗教建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因為噶爾丹是沒有資格繼承父親汗位的,因此他的父親則希望他能夠在西藏潛心鑽研佛法,最終成為一代高僧,然後在西藏終老一生,也算是一個完美的人生。
但是野心勃勃的噶爾丹,並沒有按照其父親給他設計的軌跡往前走,他甚至每天都在夢想著,自己要重新建立起一個可以與努爾哈赤媲美的「草原帝國」。
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在噶爾丹在西藏學習佛法期間,他的哥哥僧格,在准葛爾部落首領權力交接典禮上,被他兩個兄弟車爾臣汗和卓特巴巴圖爾發動叛變謀害死了。
得到消息的噶爾丹,立刻日夜兼程的返回准葛爾,最後打敗了叛軍,繼承了父兄的汗位,從此開始了馳騁縱橫的一生。
噶爾丹登上汗位之後,率軍平定了蒙古本部後,又相繼征服了喀什噶爾、吐魯番、哈密等地區,最終統一了蒙古,建立了準噶爾汗國。
公元1678年,葛爾丹將准葛爾首領的「大汗」稱號改為「汗王」,這也意味著他將與滿清帝國開始公開叫板。
噶爾丹狼子野心,挺進中原挑釁滿清政權;
當噶爾丹統治了整個蒙古之後貪心不足,開始對滿清政權進行挑釁。
首先,噶爾丹藉口看上了康熙皇帝最喜歡的女兒藍齊兒,並要求娶藍齊兒為妻。
康熙皇帝思量再三,最終為了國家利益,也為了大清國民免遭塗炭,便忍痛割愛,將藍齊兒公主遠嫁西北,成為了噶爾丹的妻子。
康熙皇帝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噶爾丹非常的不滿,但是為了安撫他,也不得不這樣做。
可是,噶爾丹的野心很大,這場政治婚姻並未撲滅他那顆「狼子野心」,他決心要挺進中原,抗衡滿清。
於是,噶爾丹屢次向清朝邊境發起挑釁,率軍一路向北京進發,最後只差700多里地就打到了紫禁城下。
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征,討伐噶爾丹;